新华社惠灵顿8月21日电(记者龙雷 李惠子)据新西兰地球科学研究院官网消息,新西兰等国研究人员近日在美国《科学进展》杂志发表新研究认为,新西兰北岛东海岸附近特殊断层构造或与“慢地震”频发密切相关。
“慢地震”也称“无声地震”,指地质板块缓慢的断裂滑移。科学家们利用高精度三维地震成像、深海钻探及数值模拟发现,一类名为“多边形断层系统”的浅层地质构造在新西兰北部希库朗伊俯冲带的滑移事件中发挥重要作用。
新西兰地球科学研究院海洋地质学家、研究论文作者之一菲利普·巴恩斯表示,这项发现帮助解释了板块滑移事件为何会出现在该区域,也显示出这类发生在较深层俯冲带的事件可能是受浅层古老断层结构重新激活的影响。
巴恩斯说,在希库朗伊俯冲带,太平洋板块俯冲至澳大利亚板块之下。该俯冲带南段处于锁定状态,板块运动可能引发8级以上强震,而北段表现则不同,该区域频繁出现持续数天至数月的滑移事件,释放板块应力。这种事件虽不直接造成剧烈震动,但可能增加周边断层的应力,间接触发破坏性地震。
研究团队指出,多边形断层在沉积作用过程中历经数百万年形成,最早是远离俯冲带的。随着板块汇聚,海底被拖入俯冲带,这些断层被重新激活并成为重要的流体通道,后者对断层滑移产生了重大影响。
这一断层结构与流体迁移之间的联系为“慢地震”形成理论提供了新的见解。专家认为,这一发现不仅有助于揭示新西兰的地震机制,也可能适用于全球多个俯冲带,加深人们对“慢地震”的整体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