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海阳市应急管理局首创“触发式监管”破解安全治理难题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8-26 09:02:00    

“以前要经常应对季节性、节假日及各类专项现场检查。虽说都是为了企业好,但也确实有些疲了。现在好了,只要做好自身安全管理,就能安心搞生产。”近日,山东帝阁门业负责人陈振汉对记者说。这一变化,源于海阳市应急管理局今年创新推行的工贸非高危企业“触发式监管”新模式。

“触发式监管”,是海阳市应急管理局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对安全风险等级较低、安全管理水平较高的企业实施的一种监管模式,在严守安全底线的基础上实现精准监管,为经营主体营造宽松的发展环境,实现“无事不扰、触线必查”。

从“撒网式”到“精准式”的监管变革

“过去是‘眉毛胡子一把抓’,现在是要‘精准监管’。”海阳市应急管理局局长范勇谈起监管变革的初衷时表示:“对安全管理规范的企业来说,如果频繁检查反而挤占了他们抓安全生产的精力。‘触发式监管’就是对安全管理规范的企业适当放手,减轻他们的迎检负担,让‘尖子生’也有自我学习的空间。反之,对问题企业‘亮剑’不手软,实现监管资源的精准投放。”

那么,什么样的企业是能让应急管理部门“省心”的企业?这也是有“硬杠杠”的。评估企业的安全性,海阳市应急管理局纵向溯源企业的历史安全表现,明确连续两年处于蓝区,或虽处黄区但自主引入第三方专业机构开展常态化安全检查的企业。横向建立跨部门数据协同机制,每月归集工伤认定与安责险理赔数据,通过大数据分析,精准锁定安全生产风险可控的市场主体。

对上述两项“双重达标”的企业将进入触发式监管候选名单,接受专家组的深度复核。围绕安全管理机构设置、现场安全管控、应急体系建设等核心维度,制定《海阳市工贸企业安全生产分级评审细则》,以“90分”为基准分值构建量化评审体系。最终36家企业通过专家组的现场核验,成为首批试点单位。这套评估体系既注重企业历史安全表现,又通过多维度数据交叉验证,确保筛选结果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无事不扰”与“触线必查”的监管智慧

“触发式监管最大的特点就是给企业‘松绑’,执行过程中充分体现‘包容审慎、适当容错’的原则。”范勇告诉记者,对纳入监管的企业,他们划定两条边界:预警黄线和监管红线。企业只要不触碰这两条线,就以自我管理为主,不纳入“双随机、一公开”抽查范围。

但“松绑”不等于“放任”。该局制定了4条单项触发清单,一旦企业触碰任何一条,立即启动相应处置程序。对触黄线企业,若未涉及重大隐患,将实施柔性执法,通过责令限期改正、约谈告诫等措施,帮扶指导其及时整改隐患,化解安全风险;对触红线企业,将采取“一触即严查”措施,不仅对企业依法处罚,还要将其移出“触发式监管企业库”,不再适用信任监管及宽松监管措施。

对纳入触发式监管的企业,海阳市应急局还采取“业务骨干+专家”模式,定期帮扶指导其破解安全风险辨识不清、隐患整改标准模糊等问题,推动企业从业人员提升隐患排查与专业技术能力。对于专业性较强或有特定需求的事项,提供上门指导服务,让企业切实感受到监管部门服务帮扶的温度。

监管效能与企业发展的双赢之道

“新模式让我们能更专注于生产经营。”欧特美交通设备有限公司安全主管王俊杰向记者展示了一组对比数据:企业迎检次数从去年的5次锐减至1次,极大地减轻了迎检负担。

释放的监管资源被精准投放到高风险领域,成效显著。据统计,新模式实施后,全市36家试点企业实现安全生产“零事故”,工伤事故率同比下降21%,企业平均迎检频次降低35%,真正做到了“减检查不减安全”。

“监管只是手段,安全才是目的。”范勇介绍,下一步将总结试点经验,有序扩大政策覆盖面,让更多合规企业享受“无事不扰”的改革红利,以更智慧的监管方式助力营商环境优化。

YMG全媒体记者 衣玉林

通讯员 孙静静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