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尺素金声|美国滥施关税是典型的“内病外治”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08 18:55:00    

美国政府以“纠正贸易不公平”“促进制造业回流”为名,将关税政策“武器化”,推出所谓“对等关税”等一系列单边关税措施,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贸易伙伴极限施压,是典型的贸易霸凌行径,遭到国际社会强烈反对。

显然,偏激又疯狂的“对等关税”政策不仅不会让美国如愿,反而暴露了其“内病外治”的本质——将国内产业空心化、社会矛盾激化等问题归咎于他国,试图通过单边保护主义掩盖自身治理失能。这种短视行为不仅损害全球经济秩序,为世界经济带来巨大混乱和不确定性,更让美国政府“作茧自缚”,搬起石头砸向自己的脚。

看历史,早有前车之鉴。

1930年,面对国内经济危机,美国时任总统胡佛不顾上千名经济学家的联名反对,签署《斯穆特—霍利关税法》,将2万多种进口商品关税提升到有史以来最高水平。此举招致多国反制与报复,搅乱了世界经济、加剧大萧条。

在不少学者看来,本届美国政府和当年的胡佛政府类似,在面对国内经济问题时,转向加征关税,可能招致类似的结果。

看现实,注定站不住脚。

美国经济多重失衡问题具有复杂深层次原因,以“贸易逆差受损论”为由滥施关税,既找错了“病根”,也开错了“药方”,无助于解决其自身问题。

加征关税解决不了贸易逆差。

美国政府将贸易逆差归咎于“他国占便宜”,却刻意忽视了自身经济独特的“双循环”系统:贸易端持续逆差,向全球输出美元流动性,金融端则通过发达的资本市场和国债市场吸纳美元回流。毫不夸张地说,贸易逆差是美国低价收割全球商品、实现资本增值的必然结果。不改变经济结构,企图通过加征关税改变逆差,理论上站不住脚,实践上也行不通,完全是罔顾事实、违背规律。

加征关税解决不了产业空心问题。

美国长期凭借美元霸权大力发展金融等服务业,由于要素条件变化,美国制造业大量向海外转移,制造业增加值占世界比重从本世纪初的25%下降到目前的17%。要想推动制造业回流美国,面临劳动力成本和效率、基础设施和能源瓶颈等多重问题。关税增加不仅解决不了问题,反而可能推高企业生产成本,加剧产业空心化和金融泡沫化的恶性循环。

加征关税解决不了财政失衡。

美国以“贸易失衡”来发动贸易战不过是障眼法,更为严峻的问题在于其长期且严重的财政失衡。长期以来,美国持续扩大军费开支、对内大幅减税并扩大福利开支,财政赤字大幅增长。2000—2024年,美国年均财政赤字率达4.6%,明显高于此前三十年平均的2.6%。美国政府“关税增收计划”也只能是画饼充饥,据美国海关和边境保护局统计,4月5日—4月13日累计仅征收5亿美元“对等关税”,远低于此前预计值。同时,高关税导致美国经济衰退风险加大,也将进一步影响政府税收收入。

可以说,储蓄率低迷、制造业衰退、金融化过度等结构性痼疾,才是美国财政赤字、贸易逆差等问题的根源。美国本轮政府简单粗暴将经济问题归咎于贸易逆差,实则是因果倒置。

历史脉络清晰地说明,美国的发展离不开国际贸易和金融体系的“长期输血”,非但没有“吃亏”而且长期“占便宜”,所谓“美国吃亏论”可以休矣。

美国政府唯有深刻反思霸凌行径、摒弃零和思维,多从自身找原因,推动结构性改革,同时回归多边贸易框架,同各国一道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才能真正解决其经济失衡问题,推动世界经济可持续发展。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