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白时评评论员 唐小兰
媒体近日报道,2023年12月,甘肃庆阳市宁县盘克镇36岁男子邓建国因质疑儿子学校校服质量问题,通过抖音发布视频引发关注,最终被宁县公安局以“寻衅滋事”行政拘留7天。经行政诉讼二审,法院认定警方处罚程序违法、事实证据不足,撤销原处罚并判令赔偿国家赔偿金3237.08元。案件背后折射出公民维权与行政机关执法规范的冲突,引发社会对“网络言论边界”与“执法程序合法性”的讨论。
当一位家长只是举起镜头,对孩子身上的校服质量发出几句质疑,换来的是冰冷的拘留通知书时,这样的一幕实在令人错愕,足以让每一个关注公共事务的人感到心惊、不安。
从为公共利益发声的维权者,转眼间成了需要为自身处境维权的对象,无形中给无数想为公平正义发声的人泼了一盆冷水。公众监督是社会运行的“稳定器”,若正常的质疑和批评都要付出沉重的代价,还有谁敢监督、愿监督呢?堵塞的不仅是一条表达意见的通道,更会成为社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的“绊脚石”。
家长质疑校服质量被拘,民众的安全感何在?家长作为“消费者”,对校服质量问题发表质疑,这是正常的监督,但是,面对校服企业的报案,涉事执法机构简单地以“造成公共场所秩序混乱”为由,给予行政拘留的严重处罚,这样急切“定案”的执法方式,暴露权力运行失范与监督机制缺位,这样草率办案,缺乏了办案该有的严谨,是对公众监督的“伤害”。关乎校服质量的问题,本该是相关部门积极解决的“关键小事”,却变成对民众合法权益的侵害事件,这种权力的越界,怎能不让人感到担忧,对社会安全感产生动摇?
拘了提意见的人,谁来守护孩子们的校服安全?邓建国在网上提出对校服质量的质疑,并非诽谤、寻衅滋事,更不是无中生有。证据材料显示,春秋季校服的标签标注为100%聚酯纤维,但检测结果为聚酯纤维94.9%、氨纶5.1%,标签成分与检测结果不符。在邓建国质疑校服质量大体是实事的情况下,怎能简单“拘留了事”?本该守护孩子们校服安全的力量,是否在权力的任性中悄然缺位?
给监督留条路,就不能让说真话的人寒心。公众正常监督,只要在合理范围,没有造成社会危害,就应当依法保障。目前,二审法院认定警方处罚程序违法、事实证据不足,并判令赔偿国家赔偿金,算是给予了这起荒唐事件该有的“拨乱反正”。当一个人怀着对公共事务的责任感,鼓起勇气道出实情,不应该受到冷遇与伤害。给监督留条路,让维权者不必再为自己的勇气“维权”,让更多人愿意为正义发声、为正义担当,释放群众监督正能量,确保国家各项事务都在法律框架内运行。
法治的要义,不仅在于约束权力、保障权益,更在于为不同声音留出表达空间。消费者行使评论权当有一定的“容错空间”,避免公民表达动辄得咎,以制度之力为监督者撑腰,让每一个敢为正义发声的人都能感受到法治的庇护。
来源:中国吉林网
初审:王伟光
复审:曲翱
终审:陈尤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