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1+5”农业科技创新联盟座谈会召开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8-12 00:09:00    

8月10日,“1+5”农业科技创新联盟座谈会在安徽省合肥市召开。记者在会上获悉,安徽省与全国顶尖农业大学、科研院所建立“1+5”农业科技创新联盟,围绕“三农”领域重点工作开展项目合作、科技攻关。

“1+5”农业科技创新联盟中的“1”是指安徽省由省农业农村厅主导,安徽农业大学为主要承接单位,包括省农业科学院、安徽科技学院等在皖各相关高校、各市农业科研机构的开放平台,“5”是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等5所国家级农业科研院校。联盟将充分发挥“国家队”中坚作用和特色优势,推动与安徽省科研队伍协同发力,聚力打造现代农业科技创新高地、成果转化高地、人才培养高地,为扛牢粮食保供责任、加快绿色食品产业升级等方面提供高水平科技和人才支撑。联盟旨在重点推动范式创新,实现合作协同。前期,安徽省广泛征求省内外行业专家的意见建议,形成五大类26项合作清单,并与来自5所院校的60余个专家团队达成初步合作意向。座谈会上发布了首批联盟科技攻关和成果转化合作清单,主要集中在五大领域——

高水平江淮粮仓建设。当前,水稻、小麦、玉米、大豆等作物提单产仍是发力的主攻方向,提高粮食加工增值能力是破题的重要路径。紧抓耕地和种子“两个要害”,在粮食延链增值上下功夫,拟开展优质高产专用水稻新品种培育、高产优质专用玉米新品种培育、高产多抗耐密油菜新品种培育、江淮稻麦轮作区耕地质量提升、沿江及皖西皖南地区“稻-稻(再生稻)”大面积单产提升、高产优质大豆分子育种与全产业链增值、粮食加工品质全链提升等7个合作项目,力争形成粮食单产提升综合技术方案,为建设高水平江淮粮仓提供有力支撑。

特色高效养殖业。在这方面,短板主要集中在地方品种挖掘利用、技术模式集成创新等产业链前端环节。聚焦畜禽、水产等特色产业,围绕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产品研发与应用,拟开展瘦肉型种猪本土化选育、地方猪资源开发与利用、高品质肉牛新品种培育、“皖临白山羊”新品种培育、优质高效肉鸡新品种研发应用、蛋鸡新品种培育、稻虾综合种养提质增效7个合作项目,加快推动特色养殖业升级为“大产业”。

绿色食品。近年来,安徽省大力发展绿色食品产业,呈现良好势头,但从推动绿色食品产业迈向高端来看,在加工水平、标准统一、品牌提升等方面仍需持续发力。围绕延链补链强链、提升品牌影响力等方面,拟开展“徽派预制菜”品质提升、徽派特色植物肉制品加工、“皖西白鹅”品牌提升、“砀山酥梨”品牌提升、豆制品多层次标准化加工5个合作项目,驱动产业链、价值链整体跃升,为产业开辟新赛道提供科技支撑。

智慧农业。安徽智慧农业起步早、发展快、模式多,但是底座支撑不足、场景渗透不深,是制约信息赋能农业产业发展的重要瓶颈。相关方将围绕技术与场景融合、决策与服务联动,拟开展主要粮食作物精准水肥管理原位监测及智能变量水肥装备研发应用、“智能育种加速器”平台作物加代标准舱研发应用、高标准农田智慧气象服务3个合作项目,促进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协同发展,打造一批未来农业产业园,让数字与产业双向奔赴。

生态农业。安徽化肥农药“两减量”、秸秆粪污“两利用”等绿色发展水平居全国前列,但也面临着绿色投入品使用不足、外来物种入侵等问题。相关方将聚焦农业绿色化、生态化、可持续化等重点方向,拟开展多元增值有机类肥料研发与耕地质量提升、小麦重大病害全程绿色防控、福寿螺综合防治、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等4个合作项目,推动农业发展方式全过程绿色转型,在加快农业绿色发展上当好“排头兵”。

来源:农民日报

审核:张剑 编辑:李享 校对:解明傲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