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华为智能汽车进入15万元以下市场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8-28 10:29:00    

底层逻辑是必须及时卡位快速推进变化的市场——中国智能辅助驾驶渗透率,达到50%只用5年时间,而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达到50%花了10年

文 | 《财经》研究员 尹路

编辑 | 谢丽容

2025年8月,华为与上汽合作的尚界品牌首款车型开启预售,预售价为16.98万元,计入最多两万元的置换补贴后,实际价格将低于15万元。这标志着搭载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的车型价格,已经下探至15万-20万元区间。进入了中国乘用车市场的主流价格段。

此前,华为智能驾驶主要应用于高端车型,如岚图梦想家四驱卓越乾昆版和四驱尊贵乾昆版,售价分别为35.99万元和38.99万元起;问界M9售价在46.98万-56.98万元之间;阿维塔12以30万元级价格进入市场。

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首席执行官靳玉志近日在接受包括《财经》在内的中国媒体采访时透露,35万以上的车里面,搭载华为智能驾驶系统的“界”品牌市场份额达到50%。

在近期举行的2025 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博世中国区总裁吴永桥公开提到,在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能定价格的只有华为和宁德时代,其他供应商包括博世自己,都在打价格战。

靳玉志认为,无论是辅助驾驶、自动驾驶,或是智能座舱,所有的议价并未在供应商和车厂之间,最重要的衡量标准是购买汽车的用户。“不是我就要比别人贵,就要比别人议价,而是用户认为你值多少钱。”

15万元级别是中国汽车市场的主流消费区间。是众多中国自主品牌智能电动车的主战场,也是传统车企的重要市场。

从豪华高端向大众市场下沉,并非是华为在战略上发生了摇摆,而是华为基于规模效应显现和商业模式灵活,为应对中国乘用车市场的结构变化做出的主动选择。

从“30万以下赔本”到“15万以下也行”

华为智能汽车业务在发展初期,将技术标杆和市场重心放在高端市场。

从2024年3月到8月间,余承东曾多次公开表示,由于研发投入和硬件成本高昂,搭载华为高阶辅助驾驶方案的车型售价若低于30万元,将面临亏损。这一判断在当时符合其技术定位和品牌形象,问界M9等高端车型的成功表明其高端定位获得了市场认可。

然而,市场和技术的发展在持续改变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的价格锚点。随着智界、阿维塔、深蓝、岚图等品牌陆续发布新车型,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的价格锚点已经下沉至20万—30万元,尚界进一步把价格锚点下移到15万-20万元价格带。

靳玉志向《财经》明确表达了华为将继续向更低价格带拓展的意愿,我们肯定希望服务于更多用户,这需要一步一步的过程,现在已经到了15万元的级别,我们希望能够逐步扩展到这个(10万—15万元)价格带内,服务于更多用户。

2025年8月中旬,多家媒体报道了上汽通用五菱的宝骏品牌新车型将采用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其车型定价将在15万元左右,五菱方面对此的回应是“以官方发布为准”。但根据网上透露的五菱下半年新车发布规划,内部代号710S的新车将在12月的宝骏科技大会上发布,在710S的产品描述中,出现了“搭载行业领先座舱和智驾系统”的表述。

从坚守30万元以上高端豪华市场,到即将杀进15万元以下主流价格带,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的价格锚点持续下探,目标市场正转向中国乘用车市场占比最广的消费群体。

从追逐高端扩张到拥抱大众增量

华为智驾策略的调整,与中国乘用车市场结构的变化密切相关。核心驱动力是瞄准增量市场,而当前市场的增长引擎正在发生切换。

根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分会(下称“乘联分会”)的数据,2019年至2023年,中国20万元以上价格区间的乘用车市场经历了持续扩张。

根据数据,30万元以上车型的市场占比从2019年的9.3%增长至2023年的15.0%。20万-30万元的车型占比从10.6%增至17.3%,20万元以上车型的总体占比5年时间从19.9%增至32.3%,销量从412万辆增至702万辆,高端市场是销量与占比双增长的黄金市场,华为聚焦高端符合当时的市场状况。

但2024年起,市场结构出现转折。20万元以上车型的市场份额增长停滞,甚至出现萎缩。20万元以上车型的占比从2023年的32.3%降至2025年1月—7月的28.3%。

同一时期,10万-20万元车型市场占比52.3%,和2023年完全一样,从2019年至今,不论消费升级还是降级,10万—20万元这一价格段一直保持着超过50%的市场占比,是中国乘用车市场最坚实的基本盘,面对每年销量超千万辆的主流价格区间,任何追求规模的企业都无法忽视。

除了销量和市场占比的变化,10万-20万元价格区间的车型搭载智能系统的进度也是华为持续下沉的重要原因。根据盖世汽车研究院的数据,10万-20万元价格区间的车型在2024年和2025年间是智能系统搭载增速最快的细分市场,且由于市场规模大,还存在庞大的尚未搭载智能系统的车型。

综合以上因素,不难看出10万—20万元这个价格区间是智能汽车解决方案未来几年最大的增量市场,当市场增长的重心从高端转向大众市场时,华为的业务策略也必然随之调整,捕捉市场的主要增量。

规模效应与灵活的合作菜单

华为智驾汽车业务能够支撑其向更低价格区间渗透,关键在于其自身成本控制能力的提升和商业模式的细化。这主要源于规模化带来的降本效应,以及更具弹性的技术与合作方案。

首先,规模效应是降本的基础。据华为给出的数据,截至2025年7月,搭载华为乾崑智驾的车辆已超过100万辆,华为激光雷达发货量同样突破100万台。庞大的规模可以更好地摊薄高昂的前期研发投入和固定资产折旧,从而降低单车成本,为向中低价位车型供货创造了前提条件。

其次,华为构建了灵活的技术产品组合与多样化的车企合作模式。靳玉志介绍,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目前提供“乾崑智驾、鸿蒙座舱、乾崑车控、乾崑车云、乾崑车载光”五大核心技术产品。

同时,与车企的合作方式也分为“部件供应商、单智(智能座舱、辅助驾驶二选一)、双智(智能座舱+辅助驾驶)、全栈(全面采用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等多种类型。例如,奥迪、方程豹只选择了辅助驾驶系统,东风岚图、广汽传祺选择采用智能座舱和辅助驾驶,但并未采用其他技术栈。

这种贯穿技术产品和合作模式的菜单式组合,允许车企根据自身车型的市场定位、成本预算和技术需求,进行自由选择。假如一款定位15万元以下的车型,可以选择搭载核心的辅助驾驶或座舱系统,而不必采购全部技术栈,从而有效控制成本。这种灵活性是华为智能汽车技术适配不同价格段车型的根本保障。

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的价格下探,是依托于自身已形成的规模效应和成熟的商业模式,应对中国乘用车市场结构变化的必然战略。这一举措并非放弃高端,而是在巩固高端技术标杆的同时,向更广阔的主流市场寻求规模化增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