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藏在燕尾帽后的光芒——沈阳市第五人民医院内镜一病房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09 09:02:00    

五月的柔风轻拂,鲜花的馥郁在空气中弥漫,预示着国际护士节的到来。当“白衣天使”这一称谓脱口而出时,人们是否曾真正留意过口罩背后那些默默奉献的面孔,那些在病房中穿梭的身影。她们既是生命的摆渡人,也是渴望被温柔以待的普通人。今天,让我们走近沈阳市第五人民医院内镜一病房,了解她们的故事,探寻那些隐藏在燕尾帽后的光芒。

糖果纸上的点点星光

“坏蛋走开!”六岁的鑫鑫在检查床上蹬得咚咚作响,五颜六色的彩虹糖散落一地。鑫鑫患有儿童孤独症,正在接受菌群移植治疗。因为配合不好,他今天早上采血两次都失败了,父母按住不断挣扎的孩子,眼眶泛红:“要不还是改天再抽吧。”护士郑璐突然举起透明收纳罐,指尖夹着两枚采血针保护套,说:“鑫鑫看,糖罐警察来抓逃跑的糖果啦!”“糖罐警察需要小助手!你每安静一分钟,就能获得神奇道具,解救糖果们回家。”孩子突然停止了哭闹,沾着泪珠的睫毛忽闪忽闪。当采血针尖靠近时,鑫鑫又开始扭动身体,郑璐迅速将听诊器挂在孩子耳边:“快听听糖果列车开到哪站了?”采血顺利结束后,鑫鑫还紧紧攥着保护套。鑫鑫突然拉住郑璐,给了她一颗糖果,糖纸折射出点点星光 ——这是来自星星的孩子表达喜爱的独特方式。

便签本上的淡淡月光

窗外月亮升起,古稀之年的周奶奶蜷缩在病床角落,这是夜班护士单蕊收治的一名胃肠道出血患者。周奶奶由于小时候高烧导致双耳听力减弱,她浑浊的眼睛里经常满是戒备。在单蕊第三次发现老人偷偷拔掉监护仪后,她耐心地向周奶奶比画解释:“连接您身体的仪器线路是为了实时监护您的病情。”见老人毫无反应,十分排斥监护仪,单蕊在监护仪重新连接好时,突然想起什么,拿出便签本:“我们慢慢来,您听不清,有什么顾虑可以告诉我,我写在纸上给您看。”老人混浊的眼睛突然发亮,一番沟通后,周奶奶的情绪得到了安抚。月光淡淡地洒在床旁,静谧而温柔。一周后,周奶奶出院时,在病房床头桌上留下便条:“感谢你们用无声的话语温暖了我。”

向日葵上的微微晨光

二十二岁的小葵第五次被轮椅推进内镜一病房时,新来的护士耿婷婷注意到她病号服袖口里探出的向日葵花瓣——那抹明黄在苍白的指间摇摇欲坠,像极了此时的小葵。后来耿婷婷了解到小葵因为溃疡性结肠炎常年被病痛折磨,她瘦弱的身躯甚至撑不起最小号的病号服,耿婷婷瞥见她小腿上淡褐色的激素纹,如同干涸的河床蜿蜒在骨瘦如柴的肢体上。早交班时小葵盯着报告上溃烂的肠壁,突然摸出干枯的向日葵:“昨天它朝着病房窗户低头了……就像我要永远屈服于病痛。”耿婷婷看着小葵落寞的背影,说:“知道吗?向日葵每天重新寻找太阳、向阳而生的过程,就像我们调整你的用药方案。”为了鼓励小葵,耿婷婷将病变最重的肠段截图打印出来,用荧光笔在溃疡边缘勾出花瓣形状:“你看,这些破损的绒毛还在努力站立,多像向日葵的花盘,哪怕是微弱的光也要坚持下去,下一刻或许就有转机。”在耿婷婷的鼓励下,小葵坚持治疗,病情得到好转,她也犹如向日葵般迎接着朝阳灿烂绽放。

针尖上的荧荧流光

在充满紧张与挑战的临床环境中,应届生护士杨爽开启了她职业生涯的第一步。初来乍到,面对繁忙的工作节奏和复杂的患者情况,杨爽难免感到有些手足无措。因为扎针手法不成熟,杨爽感到无比受挫,在她灰心丧气的时候,资深护士何琪主动上前,耐心地向她传授护理技巧,科室护士长孙岩细心开导,帮助她快速适应临床环境。在繁忙的工作中,同事们时常伸出援手,共同解决遇到的问题,杨爽对此十分感激。她深知自己能在这样温暖的团队中成长是多么幸运。在大家的帮助下,她逐渐找到了自己的节奏,开始独当一面,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护理服务。这段经历成为她职业生涯中最宝贵的财富。在之后遇到其他新来的同事,她也会伸出援助之手,帮助他人渡过难关,传递她曾经感受过的温暖。

这样的故事在内镜一病房还有很多,护士站的电子钟时刻记录着她们在平凡岗位上的坚守。在中国约有四百五十万注册护士,据不完全统计,护士日均步数突破约两万步,相当于每天行走半个马拉松。职业伤害如影随形,约89%的临床护士饱受职业性腰背痛的困扰。更令人揪心的是,约76%的护士遭遇过不同程度的言语暴力,面对生理的磨损和心理的重压,这些数字背后,是无数个强忍泪水的微笑。尽管如此,在这平凡的岗位上,仍有一群闪闪发光的人们在坚守,传递着温暖。

南丁格尔提灯者的光芒穿越两个世纪,照亮的不仅是病房的走廊,更是人性的幽微之处。正是有这支守护生命的力量,才能永葆温度与光芒。此刻,让我们向所有护理工作者献上最深的理解与敬意。愿每个提灯天使都能被时光温柔以待,因为她们托举的,正是人类最珍贵的生命之光。

(来源:沈阳市五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