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没想到!四合院这生意以前谁干谁赔,这闺女干成了!年轻人出去几年回来,脑子就是活络,便宜好喝,游客来了就走,生意比我这卖多年凉皮的都好嘞!”7月21日,栾川县重渡沟村民吴姨看着四合院门口熙攘的人群感慨。
她口中的“闺女”,正是1998年出生的朱杏兴。此刻,她正热情招呼着游客:“咱家酸梅汤是亲自熬的古法工艺,免费品尝,有热有凉,还可以坐进咱的非遗会客厅拍照打卡!”游客们纷纷下单,少则两杯,多的竟一次提走了二十杯。
这份热闹,是朱杏兴返乡梦想照进现实的写照。这位土生土长的栾川姑娘,曾闯荡四方,做过国际导游,当过知名上市茶饮品牌高管。今年5年,她却从都市转身,踏入重渡沟的青山绿水。
“走在家乡重渡沟的青山绿水间,我突然意识到这里蕴藏着巨大的商机。”朱杏兴说。她看准了家乡每年吸引的数万游客,敏锐地发现景区餐饮虽丰富,但独缺一款既解暑消食又承载地方风味的特色饮品。
一个灵感迸发——将传统古法酸梅汤与火热的乡村旅游结合。这款因“药食同源”理念翻红的传统饮品,正契合健康与文化消费的双重潮流。朱杏兴决心将它打造成乡村旅游的“爆款”。景区优厚的创业政策,更坚定了她的信心。
深知产品价值是核心,朱杏兴倾注了极致匠心。她访遍当地老中医,敲定科学配方:精选国家卫生健康委认证的药食同源食材——乌梅生津止渴、山楂消食化积、甘草补脾益气,以及陈皮理气健脾、洛神花增风味。“乌梅味酸涩,性平;甘草味甘,性平;山楂味酸甘,性微温……”谈起原料,朱杏兴如数家珍,“老祖宗讲酸甘化阴,乌梅配冰糖,能快速生津补液,夏天喝特舒服。”
她摒弃工业化生产,坚持古法慢熬。从浸泡药材到控火、撇沫,近8小时才得一锅,最大程度保留草本活性,成就了前调酸脆、中调果香、后调回甘的三重味觉体验。包装同样用心:瓶身融入重渡沟元素,饮品袋印满“栾川家乡话”,空瓶可养花可再用,既是环保设计,更是重渡沟行走的文化名片。
此外,产品硬实力遇上场景巧思,迅速引爆市场。店内的木柜台、竹灯饰、草本画,彰显东方美学。最吸睛的是中央透明熬制区,顾客亲眼见证“明厨亮灶”全过程。开业仅月余,这款酸梅汤便在小红书蹿红,单日销量破300杯,首月销售额达数万元。
在乡村振兴的浪潮中,越来越多像朱杏兴这样的年轻人回归乡土,用创新思维激活乡土文化,用商业智慧解决发展难题。朱杏兴手中的这碗古法酸梅汤,不仅滋润了游客的旅途,更在山水间酿出了青春的创业甘甜。
当青春遇见乡土,迸发的不仅是活力四射的火花,更是一条传统与现代交融、个人梦想与乡村发展同频共振的振兴新路。(张莉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