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京照相馆》中,来自北方的邮差阿昌的角色转变令观众动容——从最初只求自保的普通人,到最终舍命传递日军罪证的勇士。7月23日,《南京照相馆》主创团队在媒体群访中,刘昊然在诠释这个角色时表示,阿昌不仅是一个个体,更是千千万万中国人的缩影。他特别提到一个意味深长的细节:阿昌的邮差编号“1213”,正是南京沦陷的日期(12月13日),这个数字承载着整个民族的集体记忆。
“当时的南京不仅是南京人的南京,更是全中国人的南京,”刘昊然在访谈中深情说道,“这座城市沦陷时,聚集着来自五湖四海的同胞,他们共同谱写了这段血与泪的历史。”影片高潮处,阿昌面对日军指挥官伊藤,用尽最后力气吼出南京的地名:“教敷营!雨花台!挹江门!中山门!中华门!我们中国人不许可你们这么糟蹋!”这声声呐喊,不仅是一个人的抗争,更是整个民族的怒吼和回响。
刘昊然表示,阿昌在片中是以全体中国人的身份在行动和发声。谈及角色使命与现实意义时,他动情地表示,把照片送出去是阿昌的使命,而将这段历史拍成电影、让更多人铭记,则是我们这代电影人的使命。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周娴 吴家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