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烨捷)日前,东华大学第五届研究生支教团正式结束为期一年的支教服务。从上海到贵州省遵义市第三十五中学,他们用一年时间,在700多个孩子心里种下春天。记者注意到,大学生们支教有有一套因材施教的好办法。
研支团学生给贵州山区学生讲历史。东华大学团委供图
遵义市第三十五中学是一所易地扶贫搬迁子弟学校,研支团承担了道德与法治、历史和心理健康3门课程教学,覆盖2个年级13个班级700余名学生,一年累计教学超过1200课时。学生知识基础存在差异,研支团成员自发组织集体备课,密密麻麻的批注里,藏着他们对每个孩子的殷切期待。
为了不让一个孩子掉队,他们跟着“控辍保学”的队伍踏遍山路;运动会的哨声里、清明踏青的笑声中,总有他们忙碌的身影。
研支团学生开设吉他课。东华大学团委供图
“素质教育”成为照进贵州山区中学的一束光。研支团成员李洪达、秦睿遥结合自身特长,分别为孩子们开设吉他、播音主持社团。在文化艺术节中,山村孩子们抱着吉他自信大方地演绎《我相信》,站在聚光灯下声音洪亮地朗诵《永不消逝的声音》。
科普课堂上,研支团用折纸飞机的方式讲好航天梦,并联合东华机器人社团展示机器人服务生活新可能;青春团课上,他们讲述浙江“千万工程”的生动实践、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万象森罗、可穿戴材料把动作信号转变为电信号的奥秘……“我们想带着山外的风吹进山里,让梦想的种子知道春天来了。”研支团成员王一琳说。
东华大学捐赠教育信息平台。东华大学团委供图
据悉,今年是东华研支团在黔服务的第5年,东华大学、东华大学附属实验学校及遵义市第三十五中学两地三校进一步深化合作,东华大学团委与团贵州省遵义市委、汇川区团委进一步加强校地合作并探索实践育人共同体建设;东华大学附属实验学校与第三十五中学建立友好学校,汇川区教体局组织县域中学赴东华大学、东华大学附属实验学校开展师资培训,通过主题团课、同课异构、教学接力、德育讲座、PBL项目化学习等路径提升服务乡村教育实效,切实助力县域教育综合改革。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