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清欠企业账款应建立台账制度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22 06:59:00    

编辑部:

近年来,受国内外复杂形势影响,中小企业应收账款规模增长、账期拉长,“连环欠”现象较为突出。为此,国家专门出台政策举措解决中小企业账款拖欠问题,激活民营经济发展活水。记者在地方采访时发现,不少企业负责人希望清理拖欠企业账款的好政策落地见效,相关机制能为企业“撑腰做主”,让中小企业“敢要钱”“要得来钱”。

现金流是企业的生命线。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4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应收账款总额达26.06万亿元,同比增长8.6%。现实中,有些中小企业想收回账款并不容易,甚至会因收不到账款而陷入经营困境。今年3月份,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加快加力清理拖欠企业账款行动方案》,“加快加力”体现了解决这一问题的政策决心,企业将更有底气维护自身权益。

解决拖欠账款问题,不是一时之举,而是优化营商环境、增强市场信心的重要举措。在当前经济环境下,尤其是考虑到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增加,企业更需获得资金支持,各地需要通过加强政策支持和执行力度来缓解民营企业资金压力,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当务之急,要用好各项政策,尽最大能力加快偿还拖欠企业的账款。央企国企要继续带头发挥清欠作用,对拖欠中小企业账款“应付快付、应付尽付”。

当前,既要高质量推进清欠专项行动、解决当前的清欠存量,又要下功夫健全解决账款拖欠问题长效机制,坚决遏制“边清边欠”“清了又欠”。修订后的《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将于6月1日起施行,条例对款项支付规定、监督管理、法律责任等作出了具体要求。自5月20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对此也有明确规定。通过扎紧法律法规和制度的笼子,将不断构建起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长效机制。

此外,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任重道远。市场经济讲究契约精神,诚信合规守法经营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石。在清欠行动中,各地要建立台账制度,对欠款进行“限时清零”,将严重拖欠的主体列入失信黑名单,不断加大惩戒问责的力度,形成倒逼机制,有效治理恶意拖欠账款和逃废债行为。只有让失信主体寸步难行,让守信企业畅行无阻,践约守诺才会成为企业最看重的金字招牌。全社会倡导诚信,保障中小企业健康发展,将更好地推动我国经济发展航船乘风破浪、行稳致远。

记者吴浩于呼和浩特

2025年5月21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