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瓮安县中坪镇艾州村,青瓦白墙的院落掩映在果树茶园间,硬化路直通家门口,新修的休闲广场上,老人悠闲地唠着家常,孩子们追逐嬉戏——这个曾经“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脚泥”的小村落,如今变成了山清水秀的和美家园。这翻天覆地的变化,正是中坪镇打造“一主(茶)二辅(烤烟、精品水果)三补(蔬菜、中药材、养殖业)”策略结出的硕果。
产业兴旺钱包鼓。要说艾州村的致富经,还得从2013年说起。那年,党员孙廷万带着82户乡亲,在甘溪组种下了第一批苹果桃、蜂糖李。如今,漫山遍野的水果,成了乡亲们敲开致富门的“金果果”。2018年起,艾州村委会更是铆足了劲,攥紧产业振兴这把“金钥匙”,带着大伙儿闯出了一片天。现在艾州村有1500亩经果林、870亩蔬菜、3540亩烤烟,20余户规模养殖农户,村民腰包渐渐鼓了起来。“过去种玉米‘看天吃饭’,现在给茶园务工一天就能挣150元,家门口就能赚钱!”村民孙廷军擦着汗,笑得合不拢嘴。产业就像“定心丸”,让大伙儿对好日子有了底气。
村规民约聚人心。腰包鼓了,心气也更齐了。在镇政协联络组的指导下,艾州村“两委”带着村民开起了议事协商院坝会,把门前“三包”“护绿爱水”写进了村规民约。家家户户签门前“三包”承诺书、打扫庭院、厨房、客厅等卫生,连湾子组的张阿姨都指着院墙上的家规家训说:“现在串门都不好意思乱扔垃圾,自家门口脏了,邻居看见都要‘念叨’两句”。并且,村民自发成立了“护绿志愿队”,每周义务巡河巡路,谁家有个大事小事、收庄稼,邻里之间主动搭把手,矛盾纠纷也少了。县人大代表孙廷万感慨地说:“规约不是纸上条文,是咱自己商量出来的‘过日子的规矩’。”
人居环境焕光彩。产业兴了,口袋鼓了,村民对生活环境也有了新盼头。2018年以来,12条“组组通”公路串起了20公里通途,2024年又修了5公里灌溉沟渠、70亩“旱改水”良田,生产更便捷、出行更方便;改旱厕、铺管网,拧开水龙头就有清水,冲水马桶进了农家院,曾经蚊蝇乱飞的角落变成了栽花种菜的小花园。58岁的康刚群感慨地说:“以前挑水、洗衣服要走半小时,现在有了自来水,家家户户都用上了洗衣机,衣服放进去,洗干净了拿出来晒一晒就可以了,再也不用挑水洗衣服了,政府帮我们把‘难事儿’都解决了,咱自己更要把日子过红火!”
如今的艾州村,春有茶芽新绿、夏有果树挂果、秋有烤烟金黄、冬有蔬果满园,巷道里飘着饭菜香,村组路旁百花齐放。村民都说,这日子就像村规民约里写的:“产业旺、人心齐、环境美,日子才能‘讲究’起来。”从“将就”到“讲究”,变的是房前屋后的风景,不变的是大伙拧成一股绳的劲头——这,正是艾州村越来越美的“密码”。
通讯员 罗琳
编辑 毕文君
二审 虞思滔
三审 张发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