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实施以来,天堂镇坚持党建引领,以“清拆、管建、突破”为主线,构建“党委统筹、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的工作机制。百日行动期间累计拆除危旧房屋112间,整治环境问题489处。
这场攻坚行动不仅刷新了乡村“颜值”,探索党建与生态、产业、文化深度融合的乡村振兴新路径。
三级联动凝聚工作合力
天堂镇党委以“百日攻坚”为作风能力试金石,建立“党委书记挂帅—班子包干—片区攻坚”三级责任闭环。成立由镇党委书记任组长的G359天堂段和S274天堂段风貌提升示范线路百日攻坚行动领导小组,将示范线路划分为责任片区,明确节点目标并定期调度进度。
攻坚行动通过“一线六民”民情日志工作法,组织千名党员干部开展“敲门行动”,走访群众1500余次,建立完善问题台账。同时,发动乡贤、群众献策230条,形成“干部下沉问需+群众主动献策”的双向互动机制。
在组织动员上,镇党委依托“党员积分制”,将清拆成效与评优考核挂钩,组建23支党员冲锋队,千余名党员身着红马甲认领“硬骨头”地块。如在拆除危旧房屋时,党员率先示范签约,带动群众主动配合;在G359国道沿线天堂镇镇标广场到南顺村(阳春交界)近11.7公里种植特色花卉三角梅形成特色花卉景观,由天堂镇花卉园区党支部牵头整合资源,组织国道两旁沿线花卉企业展示近千株各色造型三角梅景观,形成具有天堂特色的“十里花卉长廊”,实现“党建红”与“生态绿”的融合。
综合治理改善人居环境
随着硬件环境持续提升,天堂镇党委将重心转向长效机制建设,推动“一时美”向“持久美”转变。
持续打好人居环境攻坚战。聚焦“六乱”整治,累计清理垃圾98吨、疏通沟渠30公里、改造卫生死角286处,实现公厕运转率、垃圾清运率、污水处理率三个100%。针对农房风貌管控,推行“三沿”提升工程,完成541间房屋外立面改造,其中圩镇示范主街62间房屋以灰瓦白墙统一风格,打造五二村、禾地岗自然村等示范点。
持续打好空间重塑突围战。通过“党支部+党员+群众”联动模式,在禾地岗村创作1000多平方米农耕文化主题墙绘,将废旧墙面转化为文化长廊。同时拆除残垣断壁后腾退土地,建成106处小生态板块,种植三角梅、黄花风铃等本土树种7800株,新增绿化带8公里,形成“推窗见绿、出门入园”的生态格局。
持续打好长效管护机制战。建立“党员包片+群众监督”网格化管理机制,将环境整治纳入村规民约。创新“绿美富”结对共建模式,由党员示范户带动150余户发展庭院经济,投放三角梅等经济作物4万株,龙坪村更凭借花卉产业获评省级专业村。
产业融合促进持续发展
乡村振兴,产业为基。天堂镇立足资源优势,通过农旅融合、科技赋能、设施提质、治理创新四轮驱动,全面激活乡村发展活力。
农旅融合激活乡村振兴“新引擎”。该镇依托国家3A级旅游景区“天堂小镇”,开发农耕体验、研学旅行项目,年接待游客超10万人次。在广东省“美丽庭院”特色村五东村举办“紫米+”农文旅大会、露营音乐节等活动,带动农产品销售及民宿消费500万元,“稻花乡里,人文天堂”品牌影响力持续提升。
科技赋能激活产业发展“新动能”。成立花卉培育党员技术攻坚队,联合科技小院专家攻克种植难题,推动天堂镇红硕花卉种植公司荣获云浮市第二届“市长杯”三等奖。花卉园区年产盆栽100万盆,产值突破5000万元;粤菜师傅研究院培训乡村厨师300余名,延伸餐饮产业链。
基础设施提质激活美丽乡村“新容貌”。谋划31个典型镇建设项目,完成G359国道沿线“三线”整治20公里,改造示范主街道路。通过校地合作引入高校团队开展墙绘设计,将艺术美学注入乡村空间。
共治共享激活基层治理“新格局”。组建193支2872人的互助工作队,发动群众12.65万人次参与整治。举办座谈会筹集资金302万元、树苗3000余棵。
从“攻坚突破”到“长效常治”,天堂镇的风貌提升示范线路百日攻坚,既是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生动实践,更是“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价值转化探索。未来,镇党委将持续深化“党建+”模式,在风貌管控中融入更多文化元素与产业基因,让“清拆管建”的阶段性成果转化为乡村振兴的长效动能,为“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打造可复制的天堂样本。
撰文:梁晓珺 天堂宣
【作者】 梁晓珺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