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汪璐 雷闯
从租赁厂房创业到自建两期产业园,从所有材料外采到链上企业组团来。深圳卓茂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卓茂科技”)用6年时间,“无中生有”培育出一条智能芯片检测修复设备产业链,产品远销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在世界同类产品中市场占有率高达70%。
卓茂科技董事长闻权是襄阳保康人,2019年4月,乘着家乡招商引资的东风,怀揣桑梓之情,投资成立湖北卓茂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落户襄阳东津新区大湾区工业园,主要从事智能检测、智能返修、智能点料三大类设备的研发生产。
东津提供8000多平方米的厂房,企业投资1亿元采购设备、招聘人员。然而,这家芯片封装检测领域的龙头企业,在襄阳的起步却充满挑战。
“生产所需的17种铝材,我在襄阳光彩市场找了一周,只凑齐4种。”湖北卓茂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郑青华回忆,除了劳保用品,所有原材料都要从深圳发货。更棘手的是本地供应链的空白——板材规格不符、表面处理技术不达标、交货周期漫长。“明天能不能到?”“最快下周吧!”这样的对话让生产部门“等得很痛苦”。
面对困境,卓茂科技选择“陪跑”培育供应商:派技术人员驻厂指导、共享检验标准、联合攻关工艺难题。一家本地板材企业起初连基础规格都无法满足,经过3年磨合成为合格供应商,并得到一批行业内企业青睐。
随着规模越做越大,租赁的厂房已不满足发展需求。2019年底,卓茂科技投资3亿元,拿地建厂。
“我们第一次自己建厂房,没有基建相关经验,用地、规划、管网等一系列问题都不了解。”郑青华介绍,市区两级多次开现场会,解决大大小小上百个问题。管委会包保领导每周日到工地转,看进展。原需三年的建设周期压缩至一年半,一期50亩园区于2022年5月顺利投产。
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湖北省“瞪羚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企业……卓茂科技年销售额保持30%的快速增长。公司决定,再投资1.5亿元建设二期厂房。
4月28日,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在现场看到,最新研发的BGA芯片修复设备正装车发往全国各地,二期项目两栋厂房已经基本完工,预计6月投产。
从“水土不服”到共生共长,这种“链主”企业的担当,换来产业生态的蝶变。目前,卓茂在襄阳已发展近50家本地供应商,实现40%配套率。鸿凯、康贝尔、泰美科、神通天下等7家企业追随而来,其中4家已征地建厂。从“零”到“链”,一条涵盖精密加工、光学部件、智能软件等环节的完整产业链初具规模。
“三期项目已在规划中。”郑青华说,回乡6年,看到了襄阳及东津新区的发展,有信心;得到了襄阳市及东津新区管委会的支持,很暖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