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体育经济】 赵心童夺冠将为中国斯诺克市场再添一把火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09 07:02:00    

孙勇

北京时间2025年5月6日,在斯诺克世锦赛决赛中,赵心童以18∶12战胜威尔士名将马克·威廉姆斯,成为斯诺克世锦赛历史上首位捧起冠军奖杯的中国运动员和亚洲运动员。此前,中国运动员在斯诺克世锦赛上取得的最好成绩,是丁俊晖2016年获得的亚军。

本届斯诺克世锦赛,中国共有10名选手杀入32强,分别是丁俊晖、肖国栋、斯佳辉、张安达、赵心童、周跃龙、雷佩凡、庞俊旭、范争一和吴宜泽。这也是有史以来中国选手在斯诺克世锦赛32强中占据席位最多的一次,它标志着斯诺克运动在中国的全面崛起。再加上冠军最终由赵心童收入囊中这一因素,可以断言,在斯诺克运动的版图上,作为新兴之秀的中国,正在和老牌斯诺克霸主英国形成分庭抗礼之势。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斯诺克(也称为台球)运动在中国地位不高,属于不入流的街头娱乐项目,难登大雅之堂。然而,一个中国版的斯诺克神童的横空出世改变了这一切。2005年,19岁的丁俊晖在斯诺克最重要的赛事之一——英锦赛上夺冠,打破了欧洲人对该赛事冠军的垄断,成为首位在斯诺克重大赛事上夺冠的中国人和亚洲人。此后数年间,丁俊晖再接再厉,在多个斯诺克赛事上加冕,个人积分排名一度升至世界第一。丁俊晖的巨大成功,引发中国人对斯诺克运动的追捧,台球桌也成为众多高端健身房或会所的标配,斯诺克运动从街头游戏晋升为绅士运动。

从2005年至今,中国的斯诺克球迷快速发展到3000万人以上;斯诺克职业运动员的数量也大幅增长,其中,有一定知名度、能经常在各大巡回赛或排名赛中露脸的,就有数十人之多。与此同时,有超过16万家台球厅在中国遍地开花。而在斯诺克运动的老牌霸主英国,其市场规模却在萎缩,台球厅从1.2万家缩减至4000家。所幸的是,得益于中国这个巨大增量市场的快速发展,全球斯诺克的市场版图整体上保持着扩张的势头。

鉴于斯诺克运动在中国发展的强劲态势,世界职业台球和斯诺克协会(WPBSA)也将一些重大的赛事安排在中国举行。中国现在每年都要举办五站斯诺克顶级赛事:国际锦标赛、世界公开赛、上海大师赛、武汉公开赛、西安大奖赛,也渐渐打响了品牌。由此,中国斯诺克球手有更多的机会在家门口和世界顶级高手较量,中国球迷也获得了更多现场观看斯诺克国际巨星表演的机会,越来越多的中国青少年爱上了斯诺克运动。在此过程中,门票销售、冠名权、广告代言、斯诺克培训、斯诺克设备生产等商业元素趁机介入,让中国的斯诺克市场如滚雪球般做大。

斯诺克本来是一个小众的运动,中国球手、粉丝和市场的加入,给这个小众的运动带来大众化的趋势。赵心童在斯诺克世锦赛上夺冠,有望为这个趋势再添一把火。如果说,丁俊晖是中国斯诺克运动的第一代超级偶像,那么,赵心童将成为中国斯诺克运动的第二代超级偶像。丁俊晖已经拿了15个排名赛冠军,惟独缺少分量最重的世锦赛冠军,而赵心童帮助中国斯诺克职业军团弥补了这个遗憾,他也有望取代丁俊晖成为中国斯诺克运动新一代领军人物。

世界职业台球和斯诺克协会主席杰森·弗格森感慨道:“目前斯诺克赛事在中国运营的规模已达到英国本土50%,上海大师赛、中国公开赛等赛事全球收视率屡创新高。赵心童登顶世锦赛形成了巨大的榜样效应,如同姚明之于篮球、李娜之于网球,推动斯诺克从小众精英运动走向大众参与型体育。这种转变不仅意味着商业价值几何级增长,更将为这项起源于英国的运动注入全新文化基因。”

截至2024年,中国自助台球厅平均每年增长率约为20%,斯诺克市场整体规模已经超过1000亿元。有研究机构预计,到2028年,中国台球爱好者数量将超过6000万人,台球行业市场规模将继续增至3.5万亿元。赵心童在斯诺克世锦赛上夺冠,会让这个趋势提速吗?不妨拭目以待。

本版专栏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