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以叙事护理叩响心门,用人文关怀织就暖网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09 09:23:00    

“伯伯昨晚睡得好吗?止痛药吃完没有啊?”“阿姨不要紧张,把手放平放松,等下给你换针水。”……每天清晨,广州中医药大学顺德医院(佛山市顺德区中医院)各科室护士们开始查房,并亲切细心地询问病人的情况,让患者更安心地接受治疗。

在这里,护理工作不仅关乎技术,更是一场“心与心之间的碰撞”;在这里,护理团队用“叙事护理”叩开患者心门,医务社工以人文关怀织就护患信任之网,他们正以独特的“治愈哲学”,诠释着现代医疗的人文底色。

今年,我国护士节主题为“关爱护士队伍,守护人民健康”。一直以来,广州中医药大学顺德医院十分关注护理团队的建设以及护理人才的培养,同时通过医社联动,让患者心理需求找到了出口,医院全程健康管理也得以完善。

以心换心:

他们坚持“生命至上,仁心守护”

今年护士节主题,不仅体现出对护士面临挑战的高度关心,还表达了致力为患者提供更优质护理服务的信念。

近年来,广州中医药大学顺德医院不断完善护理团队的待遇和福利,将《广东省中医药发展“十四五”规划》的各项要求在医院落地生根,通过建立健全护理类各项管理机制和完善考核制度等一系列举措,实现了全院中医护理服务质量质的飞跃。

在高层次人才培养方面,该院护理部主任廖惠莲成为院内首位硕士研究生导师,今年5月6日,由广东省护理学会主办的2025年纪念国际护士节大会举办,大会上,廖惠莲获得“2025年度广东省十佳护理管理者”称号。目前该院拥有国家级骨干人才1名和佛山市“十四五”中医骨干培养对象1名;4名资深专家担任广州中医药大学兼职教授;拥有1名岭南特色中医适宜技术传承创新基地导师。在全院中医护理能力提升方面,实现了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岗位培训100%覆盖,为年轻护理人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与丰富的学习平台。

“生命至上,仁心守护”叙事护理个案竞赛。

在职业发展保障机制不断完善下,广州中医药大学顺德医院护理团队专业素养、护理服务不断提升,让医院不仅是治疗疾病的场所,更是充满温情与希望的驿站。

“叙事护理”作为一种创新的护理模式,着重通过倾听、理解和诠释患者的故事,协助患者发掘生命的意义与价值,进而促进患者的身心健康。目前,该院护理部积极推广“叙事护理”模式,旨在提升护理服务质量,为患者提供“生命至上,仁心守护”的人文关怀。

“生命至上,仁心守护”叙事护理个案竞赛。

“叙事护理就是‘疗愈的种子’,它不仅治疗身体创伤,更在于抚慰患者的心灵。”廖惠莲表示,通过推动“叙事护理”个案比赛举办,能够为团队搭建了沟通与交流的平台,让护理人员讲述亲身经历和故事,换位思考,在互相分享、学习中进步。活动中,护士们分享了许多充满温情与泪点的故事,他们也将所感所悟融入工作当中。这些细节的护理虽不起眼,却如同温暖的阳光,照亮了患者的心坎。

护理团队耐心安抚患者情绪。

每天清晨7时许,肿瘤二科护理组长林金钗就与组员一起查房。他们手中的查房本上,不仅记录着患者的体温和用药,还密密麻麻写满“手记”,例如某号床年纪大的患者比较喜欢清淡饮食,年轻人喜欢面包、豆浆、牛奶,而糖尿病患者进食时更注重控制糖分、淀粉的摄入……每一个细心的举动,犹如阳光照进患者的心中。

“叙事护理不是条条框框的制度,而是真正让患者感受‘治疗的温度’,每次听到患者以及家属对自己工作的肯定,都十分开心。”林金钗说,就如有些患者会情绪低落,在与他们沟通的过程中,责任护士根据他们职业性质的不同,肯定他们的职业价值,讲解相关成功治疗的个案,增强他们治疗疾病的信心,帮助他们回归家庭、回归工作。

大约1年前,胰腺癌晚期患者李阿姨已经3天没进食2天没排便,自患病以来,她遭受了常人难以想象的折磨,安稳度过剩下的日子是她最大的诉求。肿瘤一科副护士长冯影豪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护士细心照顾患者。

十多年的中西医结合护理工作让冯影豪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她突然想到或许可以通过砭法来缓解李阿姨的不适。砭法就是运用刮痧器具刮拭皮表,达到疏通经络、挑出痧毒、治疗疾病的一种中医外治疗法,以此来缓解患者的不适感。冯影豪回忆,当时经过一个多小时的刮痧,从李阿姨的大肠经刮出了大片黑痧,李阿姨诉说:“你帮我刮的过程中,我感觉胃里面的气出来了,刚才放了屁,就没那么胀了。这里的医护人员让我有了家的感觉。”说着说着,李阿姨不禁哭了起来。

冯影豪说:“作为护理人员,最大的职责就是要让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想办法让他们卸下心理和身体的双重包袱。跟患者聊天我是不分上下班的,只要他们有诉求,我都想方设法去回应。我希望他们真的能够放下心中苦闷,而不是生着病还要顾及他人情绪而故作坚强。”

在肿瘤科病房走廊中,挂满的一面面锦旗,一张张便利贴祝福语,就是护理团队以专业为笔,以仁心为墨,书写的医患共情的温暖故事。

医社联动:

打造治愈身心的“第三支队伍”

从关注病到关心人,在广州中医药大学顺德医院,还有一个群体与护理部“里应外合”,搭起医患连心桥,他们就是——医务社工。

医务社会工作是指在卫生健康领域,社会工作者运用社会工作价值理念与专业方法,帮助患者及其家属预防、缓解和解决因疾病所导致的心理和社会问题,进而提升医疗效果。

医务社工组织DIY手工制作活动,治愈患者心灵。

“患者面临生死考验,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的情绪,可能会因为身体功能受损而出现心理落差,家属因担忧患者病情,承受巨大的心理负担;且部分患者及家属对疾病的认知不足以及长期治疗导致的心理疲惫,治疗积极性低下……”广州中医药大学顺德医院医务社工相关负责人表示,以上的种种问题,团队都会考虑到,并对每个患者提供解决的方法。

针对此情况,广州中医药大学顺德医院积极引入社会工作团队提供服务,经过半年的深入病房参与医护人员查房以及提供心理、经济、疾病知识、医保政策等多方面的支持,院内重点部门及大部分住院患者已经对社工服务有一定的知晓。

随着医务社工与医护人员配合,通过社工查房或联动查房等形式,对一些心理压力大、疾病认知缺乏、经济压力负担重的患者进行沟通和了解基本情况,由医护人员负责解决患者治疗问题,社工及时反馈患者情绪、疾病认知、经济压力等信息,通过医社联动为患者缓解个性化问题。

医务社工组织元宵节活动。

今年年初,郭先生(化名)因肾恶性肿瘤需接受肾切除手术。尽管手术过程顺利,但术后他却陷入了深深的焦虑和无助。身体的创伤和漫长的恢复期让他倍感煎熬,对未来健康状况的担忧如同巨石般压在他的心头;而长期的治疗费用,更是让这个本已经济拮据的家庭雪上加霜,他甚至产生了轻生的念头。

医院外一科护士长吴瑞云、梁凤结敏锐地察觉到了郭先生的异常情绪,立即联系了医院的医务社工部。医务社工迅速响应,为郭先生定制了个性化帮扶方案。

在情绪疏导方面,医务社工每日都会带着精心准备的小礼物来到郭先生的病床前,这些礼物可能是一朵手工扭制的精美向日葵,也可能是一些实用的生活用品,在特殊的节日里为他增添一份温馨。每一次探访,社工们都会耐心倾听他的心声,无论是对身体疼痛的抱怨,还是对家庭经济困境的忧虑,都给予充分的理解与回应。社工运用专业的心理学知识,通过认知行为疗法、放松训练等方法,引导他正确看待疾病与术后康复过程,帮助他缓解焦虑情绪,逐步树立战胜病魔的信心。

同时,医务社工深入了解郭先生的家庭经济状况后,全力搜寻各类可能的经济救助途径。一方面,协助郭先生整理相关资料,向慈善机构申请医疗救助基金;另一方面,与郭先生户籍地的民政部门沟通,争取合适的帮扶政策。经过不懈努力,郭先生获得一笔2万元救助资金,极大地缓解了经济压力。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郭先生的身体逐渐康复,脸上重新绽放出久违的笑容。

郭先生的故事,仅仅是广州中医药大学顺德医院众多人文关怀案例中的一个小小缩影,医院始终坚守“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将人文关怀深度融入医疗服务的每一个环节。医务社工团队作为医院人文关怀的中坚力量,在患者与医护人员之间搭建起一座温暖的桥梁,他们凭借专业的服务,为患者提供心理支持、经济援助与生活帮助,让每一位与病魔抗争的患者不再感到孤单。

多管齐下:

为顺德医疗高质量发展提供新样板

为进一步将护理团队与医务社工工作深度融合,广州中医药大学顺德医院不断规范相关工作流程,“多管齐下”推动医社联动,为顺德区医疗高质量发展提供新样板。

当前,广州中医药大学顺德医院医务社工服务已形成特色聚焦模式,重点覆盖肿瘤科、脑病科、ICU等重病、慢病科室,通过“疼痛管理+心理干预+家庭支持”三维服务链,帮助患者实现身心同治。例如在肿瘤科,社工团队与护理团队联合开展“安宁疗护心愿清单”行动,协助晚期患者完成最后心愿。

肿瘤二科护理组长林金钗为患者进行气交灸调理身体。

面对服务覆盖面拓展需求,该院正构建“分层递进式”资源分配模型,首先是重症优先,保留专职社工驻点,确保高风险患者及时获得深度服务;其次是轻症覆盖,通过护理部与工会联动,在骨科、妇科、康复科等科室推行“护士-社工结对制”,由责任护士初步筛查需求后转介社工跟进;最后是全域渗透,通过开发《医务社工服务手册》并纳入新护士培训,要求全员掌握基础心理评估技能,今年已在全院开展6场社工服务宣讲会,科室覆盖率100%。

在人文关怀建设方面,广州中医药大学顺德医院将《黄帝内经》情志理论与现代叙事护理结合,将人文培训纳入新护士岗前培训内容中,创新“杏林师徒制”,即由高年资护士带教人文查房,开展情景模拟教学;作为顺德区中医学会人文护理分会主委单位,探索制定适合本地的《中医医院人文护理操作标准》,开展例如“耳穴压豆配合焦虑疏导”方案等“中医技术+人文服务”融合项目等。在不断的努力下,医院服务质量正在不断上升,获得患者的纷纷点赞。

未来三年,广州中医药大学顺德医院将实施“蒲公英计划”,就是以现有社工团队为种子,培养护理骨干成为“人文护理双师”(护理技能导师+基础社工督导),逐步实现“科科有社工触角”的目标。

广州中医药大学顺德医院开展防跌倒护理工作坊活动。

“接下来,医院将从人力筑基、智慧赋能、生态培育三个维度提升人文护理水平。”广州中医药大学顺德医院副院长温宝泉介绍,在人力方面,近两年新增护士150人,今年计划再招80人,并设立“人文服务机动岗”,更加合理、灵活的排班让护士有更多时间开展床边叙事护理。

在智慧赋能方面,该院将上线“人文护理数字驾驶舱”,实时监测心理干预响应时长、中医技术结合人文服务占比等指标,助力精准提升;在生态培育方面,每月举办“医患共情工作坊”,邀请患者家属参与护理方案设计,如儿科“小药师体验日”活动;同时依托顺德区中医学会人文护理分会,举办“百优人文护理案例擂台赛”,以标杆案例带动全区人文护理发展,多措并举,进一步深化顺德地区人文护理服务内涵。

在广州中医药大学顺德医院,护士节不只是一天的鲜花与掌声,更是对365天温情坚守的注解。当护理让疾苦有了安放之处,当制度设计守护着医护的赤子之心,让所有向善的微光,终将汇成照亮生命的星河。

文/顺德融媒记者陈敏奇

图/医院供

相关文章